- 积分
- 181718
- 精华
- 15
- 阅读权限
- 10
- 亲子币
- 102795 枚
- 贡献值
- 1313 点
- 威望
- 9415 点
- 分享
- 2
- 主题
- 3569
- 记录
- 2
- 好友
- 39
- 日志
- 5
- 相册
- 2
- 帖子
- 82854
- UID
- 641581
 
- 经验值
- 0 点
- 亲子币
- 102795 枚
- 帖子
- 82854
|
本帖最后由 梦 于 18-8-20 20:07 编辑
孩子犯错了,使用暴力家法,孩子真的会明白道理吗?其实,孩子犯错,最主要的不是惩罚,而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,教育才能行之有效,让孩子认识错误主动改正,家长可以学习这7句话,孩子会越来越优秀的。
1、发生什么事情了?
这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。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,决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,关乎着事情能否顺利解决。家长这么问孩子,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说出事情的经过,是不是有错在先,家长一听就可以分辨出来,不会冤枉孩子。即使真的有错,孩子也会因为有辩解的机会,而甘心认错。
2、你现在觉得怎么样?
在孩子说完事情之后,不要着急着去划分谁对谁错,而是应该问问孩子:你现在觉得怎么样?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!
研究表明,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,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。所以说,要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,前提是先让孩子「任性抱怨」一下。这无关对错,仅仅只是发泄而已;之后再说事,孩子会「听话」很多。
3、你有什么想法吗?
孩子自己的事,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!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出谋划策,宣布自己的决定,孩子也许有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对于任何事情,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,孩子也一样。不管他说出来的是无济于事的还是切实可行的,家长都不需要过多评判,让孩子畅所欲言。家长切忌把自己认为对的、合理的解决方式强加给孩子,迫使孩子去接受。这样孩子可能会有抵触情绪,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4、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?
这其实是一个筛选的过程,让孩子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。通过讨论,孩子就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,哪些是行不通的。自己分析得出的结果,往往比家长劈头盖脸的命令更容易接受。
5、那你决定怎么做?
孩子已经明白了自己可以怎么做,家长还要给孩子选择:是做还是不做,或者选哪一种,让孩子在明确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。
尊重孩子的决定,鼓励他勇敢去做,即使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,孩子也能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。
6、你希望我怎么做?
家长除了帮孩子把关之外,还要及时给他提供帮助。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怎么帮助他的时候,爸妈一定要积极支持。
7、结果怎么样?是不是你想得那样?
事情解决了,但家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。打铁趁热,趁孩子对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还有印象,可以问问孩子: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,会怎么解决?
爸爸妈妈这么问,一是可以检验孩子经过事件有没有自己的认识,二也可以让孩子明确此类事件的处理方法,下一次可以自己解决。
多给孩子机会,反复几次,孩子再遇到类似的事情,就能够自己独立解决了。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,孩子会有深刻的印象,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,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。
打孩子,骂孩子,是一种教育方式,是一种情感宣泄,可是我们却不知道,这个画面,或将成为孩子人生当中最阴霾的过往。
看到这里,你们还能扬得起打孩子的那双手吗?
|
|